隨著人工智能、邊緣計算等迅速發展,存儲器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。據WSTS數據顯示,2024年全球存儲器市場規模達1670億美元,同比增長81%。但由于EUV等關鍵設備受美出口管制約束,我國DRAM和NAND Flash等主流存儲器在先進工藝技術代上的研發面臨巨大阻礙。在此背景下,PCM、RRAM、MRAM、FRAM等新興存儲器因具備高速讀寫、高耐用性、高能效等技術優勢引發高度關注,未來有機會應用于更多領域。對此,本文深入分析新興存儲器的發展背景、特征、技術路線以及國內外研發布局情況等,提出北京發展新興存儲器的相關建議。
一、新興存儲器的發展背景
(一)從技術趨勢角度來看,主流存儲器發展面臨瓶頸
目前,全球存儲市場以DRAM和NAND Flash為主,據Tech Insights的數據顯示,DRAM在整個存儲器市場的占比約為56%,NAND Flash占比約為41%。DRAM由于其在成本、單元泄漏、電容、刷新管理等方面面臨挑戰,自進入10納米制程后,平面結構存儲單元的縮放受限。NAND Flash隨著堆疊層數的增加,沉積和刻蝕的均勻性更難保證,且隨著三維NAND Flash存儲密度的提高,高深寬比刻蝕技術挑戰愈加嚴峻,產品良率的穩定性難以保障。
(二)從市場增速角度來看,存儲器依然面臨旺盛需求
在數字經濟時代,數據成為核心生產要素,而存儲器作為數據存儲、處理和傳輸的媒介,其作用至關重要。據Tech Insights預測,得益于人工智能及相關技術的加速采用,2025年存儲器市場將持續景氣增長,特別是DRAM和NAND兩大領域,或將成為半導體增速最高的領域。同時,新興存儲器作為存儲新賽道,也將保持增勢。據Global Info Research數據顯示,2031年全球MRAM市場規模將達到11.8億美元,預計2025年至2031年的CAGR為23.6%;2030年全球FRAM存儲器市場規模將達15.77億美元,2024—2030年CAGR為7.50%。
(三)從全球競爭角度來看,我國主流存儲器發展受限
目前,美國對我國的存儲技術限制逐步升級。美國商務部已將長江存儲列入“實體清單”,美國國防部也將長鑫存儲列入“涉軍企業清單”。2024年12月2日,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對《出口管理條例》進行了修訂,不僅強化了對HBM和先進DRAM的出口管制措施,還對制造先進存儲器的相關設備進行管制。此次修訂新增了對HBM技術參數的限制,還在存儲單位面積和存儲密度方面對先進DRAM進行重新定義。這一系列制裁導致我國在DRAM等存儲器工藝升級上舉步維艱,主流技術發展路徑面臨巨大障礙。
綜上,在市場需求牽引下,我國在攻克主流存儲器發展瓶頸的同時,亟須發展新興存儲器,探索通過新技術路徑彌補我國EUV光刻機等關鍵裝備受限的影響,助力我國存儲器產業的自主可控和穩健發展。
二、新興存儲器的基本情況
新興存儲器是指為滿足新興應用場景對數據存儲在速度、功耗、容量、可靠性等方面的更高要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存儲技術。目前,主流的研究方向包括相變存儲器(Phase-change memory,簡稱PCM)、阻變存儲器(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,簡稱RRAM)、磁性存儲器(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,簡稱MRAM)、鐵電存儲器(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,簡稱FRAM)。
(一)新興存儲器的特征
目前,PCM、RRAM、MRAM、FRAM等新興存儲技術已從實驗室研究階段逐步邁向實際應用和產業化,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,并實現部分成果的轉化落地。各類新興存儲技術在具有低功耗、非易失性、高速讀寫及兼容CMOS工藝等共有優勢下,也因其獨特特性,應用于不同領域。其中,PCM因具備有效抗輻照性能,被應用于航空航天和國防等領域,但也因存儲密度過低、成本高、良率低,以及無法應用于寬溫場景等劣勢,尚未大規模產業化。RRAM因耐久性強和具備多位存儲能力,適用于智能汽車、邊緣計算等對高性能、低功耗、小型化、高密度、可嵌入方面需求較強的終端領域。MRAM因高集成度和抗輻射能力在航空航天、國防等領域應用潛力突出。FRAM在具備高可靠性等技術優勢的同時,也面臨制造成本較高且成品率低的挑戰,因此適用于對讀寫速度和頻率要求高,但容量要求不高、使用壽命要求長的場景。
表1 存儲器的特性與應用領域
表格信息來源:北國咨根據公開信息整理
(二)新興存儲器的技術路線
PCM通過改變溫度,使硫化物材料在“非結晶態和結晶態”間進行轉換,實現數據“1”和“0”存儲。英特爾長期致力于PCM研發,聯合美光推出的3D XPoint技術已商用。
RRAM通過在電極上施加電壓,使阻變材料內部離子發生遷移,改變阻變材料的狀態,實現數據存儲。美國企業Crossbar在RRAM技術研發上處于領先地位,研發出一個晶體管一個電阻的器件結構以及三維堆疊式架構,并已實現量產。
MRAM基于自旋電子學,利用磁矩方向平行與否實現存儲數據,歷經多年的技術演進,現已發展到第三代,分別為Toggle-MRAM、STT-MRAM(Spin transfer torque,STT)和SOT-MRAM(Spin orbit torque,SOT)。其中,日本東北大學持續優化SOT-MRAM結構,攻克了“無磁場切換”和“寫入功耗”兩大瓶頸。Everspin聚焦MRAM技術研發,產品存儲容量覆蓋1Mb-1Gb。
FRAM以鐵電晶體材料為存儲介質,在外電場的作用下,因電場方向反轉導致極化方向不同,實現數據存儲。美國Ramtron公司持續開展FRAM材料、工藝等技術研發并量產,先后被賽普拉斯、英飛凌收購。英飛凌已將FRAM作為其產品線的一部分。
三、國內外企業在新興存儲器領域的布局情況
(一)全球新興存儲器領域百花齊放,各國企業爭相布局
美國企業率先搶占技術高地。IBM持續深耕SOT-MRAM技術,同時推進3D PCM研發,已發布28納米3D PCM測試芯片;美光則在嵌入式RRAM領域取得突破,其22納米嵌入式RRAM已成功應用于Nordic Semiconductor(無線物聯網解決方案企業)的物聯網芯片;Avalanche Technology專注MRAM技術研發,不斷強化美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儲備。韓國企業側重產業化落地,三星推出176層3D PCM工程樣品,并將28納米嵌入式MRAM應用于高性能計算芯片;SK海力士則聚焦鐵電與相變存儲器,其28納米嵌入式MRAM已進入量產階段,商業化進程不斷加速。歐洲與日本企業選擇差異化突圍。德國英飛凌攜手臺積電,計劃將RRAM技術引入下一代微控制器,并在臺積電28納米節點流片;荷蘭恩智浦聯合臺積電推出業界首款車規級16納米嵌入式MRAM,搶占汽車電子市場先機;日本富士通聚焦MRAM與FRAM領域,其FRAM產品覆蓋130納米至55納米,在特定應用場景形成技術優勢。
(二)我國新興存儲器多技術路線并行,部分領域優勢明顯
北京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集聚優勢,強化新興存儲器前沿技術探索與成果轉化。清華大學吳華強教授團隊聚焦RRAM及基于RRAM的存算一體架構,首次探究了基于RRAM陣列的存算通一體的可行性等。新憶科技(清華吳華強教授團隊孵化的企業)相關獨立式RRAM芯片、嵌入式RRAM IP和周邊的SOC產品,已實現手機屏幕、攝像頭、藍牙、無線耳機、助聽器、激光電視等領域的批量出貨。北京大學蔡一茂教授團隊專注于RRAM前沿領域研究,提出RRAM高密度單元結構、自限制三維集成等創新技術等。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劉明院士團隊深耕RRAM領域,建立了物理模型,提出并實現RRAM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方法,對提升RRAM在先進工藝節點下的應用具有指導意義。銘芯啟睿(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劉明院士團隊孵化的企業)重點布局面向AI大模型場景的混合異構存算系統產品,以及嵌入式IP和獨立式存儲芯片產品,并在嵌入式IP和獨立式RRAM芯片方面實現商業化供應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巍勝教授團隊聚焦于MRAM技術研發,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已發表論文300余篇。致真存儲(北航趙巍勝教授團隊孵化的企業)在北京和青島分別設立研發中心,并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8英寸和12英寸MRAM生產線。
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在PCM、RRAM、MRAM領域均具備一定產業化能力。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在PCM材料環節實現突破,現已推出3D PCM樣品。昕原半導體自主建設的12英寸28納米RRAM生產線已順利通線。舜銘存儲聚焦FRAM領域,聯合積塔半導體,已成功推出110納米FRAM產品。睿科微電子聯合昇顯、維信諾完成世界首顆嵌入式RRAM存儲技術AMOLED顯示驅動芯片的開發和認證。馳拓科技已開發獨立式MRAM存儲芯片和嵌入式MRAM IP等產品。
表2 全球及我國新興存儲器布局現狀
表格信息來源:北國咨根據公開信息整理
四、對北京發展新興存儲器的建議
當前,存儲技術創新已成為大國博弈競爭的焦點。北京作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核心區域之一,在存儲技術新路線方面有基礎、有資源、有條件開展原創技術探索及成果轉化,需采取積極舉措加快將研發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。
一是設立新興存儲器專項,給予產業全鏈條的支持。強化頂層設計,通過政策引導,支持京內重點集成電路制造企業加快嵌入式RRAM、MRAM等關鍵工藝的開發和產業化。支持高校院所、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強化新興存儲器核心技術聯合攻關,加速RRAM、MRAM、FRAM等各類新興存儲器在材料、器件、工藝、架構、算法、芯片及系統協同發展。
二是推動新興存儲器前沿材料及器件等技術成果轉化。圍繞北京在RRAM、MRAM等新興存儲器領域的研發優勢,推動鉿基鐵電等FRAM前沿材料以及RRAM相關器件創新成果在京轉化落地。著力推動北京央國企對新興存儲器開放應用場景,通過對新技術新產品的驗證應用,加快前沿技術成果落地,促進新興存儲器規模化產業化發展。
三是加強高校新興存儲領域的人才培養,加快新興存儲領域的隊伍建設。持續推動高校院所增設新興存儲領域的實驗室、選修課程等,擴大新興存儲領域的人才培養規模。通過靈活有效的激勵政策、多角度的人才政策,持續吸引國外優秀人才,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。
作者介紹
陳靜文
咨詢師
長期關注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,參與多項集成電路領域課題研究、項目咨詢及評估評審工作。
編輯:張 華
審核:趙佳菲